网点转型从广义上讲是指软转型和硬转型。软转型是指网点服务功能与农行品牌形象的提升等,而硬转型是指网点功能分区与标准化建设等。显然,网点标准化建设(简称网点建设)是网点转型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
网点建设涵盖物理网点建设的分类、规划、选址、设计、装修等内容。其中,网点信息系统基础环境(简称IT运行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的建设内容。因为一个营业网点要是没有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IT运行平台,那么它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和制约。显然,为网点建设一个好的IT运行平台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好的关键就是要在网点建设中大力推行综合布线。网点推行综合布线是为适应农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渐提出来的,同时也是为了降低维护成本、减轻管理压力,增加布线功能的灵活度、适应性、扩展性,满足需求不断变化和增加的迫切需要,其目的就是要为营业网点的正常经营活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IT运行平台。
站在网点的角度来看,在网点建设中只要推行了综合布线,网点自身就能进行一些后期管理,比如某个工位需要调整功能设置或应用改变,网点兼职技术支持人员就能通过跳线轻易实现之。在这之前,这些事情只能由专职的信息科技人员来实施,而且经常伴随着重新布线和消耗大量的时间。
遗憾的是,在网点建设中,人们总会有些理由使得网点综合布线被轻视,并在布线问题上存在若干认识误区:
1、网点综合布线与家装类似,并“无区别”,没必要由专业公司来实施。
2、网点综合布线应由网点建设承建公司来实施,或由他们实施“布线”,最后由信息科技人员完成后续工作(如打模块、做跳线等)。
3、以前并无“综合布线”可言,网点建设照样完工,现在也无必要,何必“小题大做”?
4、专业布线花钱多,原来布线花钱少。
5、网点综合布线在整个网点建设项目中没有必要独立立项,只需在“其它”项中考虑即可。这就注定了网点综合布线被搞成家装工程。
6、网点综合布线无需配置专用设备间,因而设备间经常被尽量压缩空间,以让位给其它功能分区。
就其根源,一是由于综合布线有许多是隐蔽工程,非专业人员容易低估,认识不到它的综合效果和内在重要性;
二是传统的网点建设经验左右着网点布线的认识,觉得那就是拉网线、做水晶头那么简单,进而影响综合布线的立项;
三是网点建设主管部门与科技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网点综合布线问题上没有达成专业共识和取得相互支持,往往在立项讨论中只是科技部门在唱独角戏;
四是营业网点信息系统基础环境设计规范出台较晚,对它的认识与掌握大多局限于专业人员当中。同时,由于规范专业强、涉及面广,致使其它部门很少有人问津;五是由于网点综合布线没有单独立项,而是放入网点建设项目的“其它”事项中,并无专门的网点布线预算,使得执行起来困难较多。
对此,笔者认为,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一是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对于非专业人员要加大综合布线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同时通过现场观摩,加深他们对网点综合布线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为理性认识,从而破除传统观念。
二是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独立立项,单独预算,避免在“其它”项目中隐含的做法,以强化网点综合布线项目的实施。
三是由于我们将网点类型划分为旗舰网点、精品网点、基础网点和自助网点四种类别,其建设规模和功能分区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因而它们的信息点位数量也就基本稳定在某个范围内。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显示,精品网点、普通网点、自助网点所需信息点平均数分别为105个、65个、4-8个(随自助设备多少而定)左右,超五类综合布线的单个信息点费用约为850-900元/个。
由于网点的这种稳定性特点,所以笔者主张,网点综合布线宜按信息点数量进行计价,既简单,又明了,还能极大地简化费用测算,有效控制费用预算。事实上,这样做出来的预算与实际所需十分接近,偏差很小。
|